[行旅]水盡因山窮-八仙山戶外教學



在出發前,對八仙山我真是一無所知,
現在想來真是慚愧萬分。
但在劉主任的解說之下,八仙山的完整輪廓,
古往今來的發展歷史漸漸浮現眼前,我才知道,
每一座森林遊樂場,
都代表著一段台灣山林的墾伐史,
也代表著台灣經濟與人文的演化史,
更代表著一戶戶家庭的興衰印痕。


當車子駛入東勢,沿著大甲溪逐漸上行,
劉主任請大家看向大甲溪的對岸──土牛里,
告訴我們那就是林材離開大甲溪的終點站,
它們將在此處被裝載,迅速的運往豐原,離開台灣。
民國四年,日本政府為了開發八仙山林場,
考量以往用漂木的方式效率不高,又容易損傷木料,
因此決意修建軌道,藉由五分車運輸木材,
土牛里就是山地軌道和平地鐵路的交會處。
總計在1912年~1945 年間,
官營的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三大林場,
共砍伐森林約18,432 公頃、材積約663 萬立方公尺,
平均每年伐木20 萬立方公尺左右。
日本的伐木事業,以完整的森林資源調查為本,
編定森林計劃、劃分事業區,
奠定了台灣現代化的林業經營的基礎。
前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
對此給予「伐而不濫、墾而有度」的正面評價。
                                         ----李根政〈台灣山林的悲歌〉
劉主任說,「你們看對岸的河床上,
還可以看到舊時鐵道的地基,沿著大甲溪,
鐵道就這樣一路延伸到我們今天要去的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我也希望,我們可以一路體驗以前開採森林的軌跡。」



在車子經過天輪發電廠後,劉主任請司機改變旅客常走的路線,
我們過了一道小橋,來到松鶴部落,舊稱「久良栖」。
劉主任說,「感覺到了嗎?現在我們車輪輾過的路徑,
就是過往山地軌道的路基,坡度平緩,漸漸上昇。
但是,久良栖的名字已經被逐漸遺忘了,
取而代之的是松鶴部落,至於為什麼稱為松鶴,
我也不是相當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車子開進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劉主任說:「八仙山森林遊樂區面積大約十多公頃,
我們所在的地方叫做佳保台,在日治時期被評為台灣八景之一。
八仙山為什麼叫做八仙呢?是因為海拔有八千日尺(2336公尺),
日文的『八千』念起來很像『八仙』,所以後來就叫做『八仙山 』,
你們看到這碑了嗎?這就是台灣八景的紀念碑!」
接著,他又將手往下一指:


「這裡因為是三大林場之一,有很多人在這裡生活,
最多人的時候,有兩千多人住在這裡,
所以這裡有郵局、有警察局、有俱樂部、有國小,
下面的遺跡,就是國小的辦公室,
我以前在這裡讀過一、二年級,但是現在都不見了。」


「你們有看見一層一層的地形嗎?這就是原本的河階地。
在開墾林場的時候,日本人就在河階地上蓋房子,
兩兩相對,一排一排,你看可以蓋多少間?
我的爸爸那個時候也在林場工作,
我記得我家就在下面路邊的那塊白色痕跡的地方,
可是在好幾個颱風之後,也是都被沖毀了,連地基都看不到了。」


「往左邊看,這是什麼溪?」
「大甲溪?這個答案不是很好,正確來說,應該是十文溪,
這是大甲溪的一個支流,也是大甲溪流中水質最清澈的,
你可以直接取水來喝喔!」
「我們在十文溪的右手邊,腳下踩著的,也是以前的鐵道路線,
可是到這裡五分車已經開不上來了,所以改用伏地索道,
你們看對面山壁有凹進去的地方,那就是以前伏地索道的路線。」


「這麼清澈的溪水,已經漸漸減少了,為什麼?
因為樹木已經被砍光光了,沒有樹木的保護,
溪水、泉水也就漸漸的留不住,
日本人先砍了不少,國民政府砍得更厲害,
日本人規畫區域砍樹,國民政府見樹就砍;
日本人用鋸子砍樹,國民政府用電鋸砍樹。
砍樹做什麼?當然是要賣錢啊!
當時政府的收入有三到四成就是靠賣樹木賺錢。」
總計,國民政府來台後,共砍伐34 萬4 千多公頃的林地,
面積超過三座玉山國家公園。材積約4,456 萬7 千餘立方公尺,
如果以長10 公尺、載重15 立方公尺的運材車來計算,
車車相連全長可達三萬公里,足足可以繞行台灣數十圈。
                                                            ----李根政〈台灣山林的悲歌〉

「砍完樹以後的林場,大家才逐漸發現這樣做對生態很不好,
於是林場一個一個的規畫成森林遊樂區,
讓大家進來觀察、學習、體驗、瞭解,
知道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要再做傷害我們台灣土地的事情。」

「水盡因山窮」,是這次臺中市分區語文競賽中某一區的寫作題目,
我深深慶幸自己能參與這次的校外教學活動,
讓我對八仙山林場能有基礎的瞭解,進而學著去親近、關懷和尊重。

(多張照片、圖片取自網路)

後記:
2005 年,台灣陸續接受612 水災、海棠颱風、瑪莎、泰利颱風的洗禮,
各地發生淹水不意外,但奇怪的是大雨來卻沒水喝,
桃園、高屏停水問題嚴重,原因是原水的濁度過高,
筆者相信,這並非空前,遠在1959 年的八七水災、1996 年的賀伯、
2004 年的敏督利等,不勝其數的災難,反映的正是大地反撲的警訊;
這也不會絕後,因為台灣天然的防護罩已然瓦解。
                                                                      ----李根政〈台灣山林的悲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研習]Peter Gray《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中區讀書分享會20160615

[文稿]我見我聞我思

[觀影]愛在雨過天晴時/戀如雨止(恋は雨上がりのよう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