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戀妻家宮本(Koisaika Miyamoto )


          與其急著釐清些什麼、趕著多做些什麼,不如停下來,先好好的「和解」一會兒吧:跟自己和解,跟另一半和解,跟環境和解。

         〈戀妻家宮本〉敘述著一對剛踏入空巢期的中年夫婦所遇到的婚姻危機。一直以來,生活的壓力與責任催逼著他們不斷的隨著歲月過著進度化的生活,當小孩大了,生活穩定了,時間空下來了,突然之間心也慌了:當初的結合她/他是自願的嗎?我的個性這麼多缺憾,她能夠再忍耐嗎?當我遲暮無味時,他對我的愛還存在嗎?許多的游移不定,透過一張離婚協議書挑上了檯面,也因此使兩人得以重新找回初衷。

          我認為,這部戲最可貴的,是示範了「深度溝通」的效果。深度的溝通,並不一定要洋洋灑灑、滔滔不絕,也不一定要主題明確、敘述清晰,而是溝通的兩方能夠把時間留下來,以陪伴開始、以情感聯繫、以「我語言」說出心底的想法。溝通不良的例子有很多,宮本夫妻前半生的無言婚姻生活可能是一種、拿出離婚協議書衝著對方說「你、你、你......」的小高潮也是一種、廚藝教室的歡喜冤家也是一種、奶奶和高中生孫子相互指責更是一種,都呈現了淺層溝通或逃避溝通的經典類型。這種效能不足的溝通,常常會讓雙方對於愛與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對於對方想表達出的善意也傳遞不出,於是使得關係日漸疏遠甚至僵化。

          相對而言,在老師的鼓舞下,高中生阿丼勇敢的面對母親,從手做便當與陪伴開始;宮本夫婦在停電的車站中,宮本先生努力的吞吞吐吐,太太則認真地注視他、給予時間和理解,則是溝通最棒的模範。深度的溝通很費時間,也忌諱打岔,但是在修補關係裂痕與滿足情感需求,效果卻相當顯著。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雖然沒有什麼出人意表的臺詞設計或場景鋪排,卻仍然讓大家充滿了被療癒的溫馨感受,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這樣陷入失效的溝通迴圈,等待著被理解和被肯定。

          「我很討厭我自己」,「我很怕你討厭我」,這是這部戲最重要的困境,但格外有趣的,是劇中反覆被帶入話題的「福島災民」。因此,我格外覺得,這是一部想要呈現「和解」的故事:自己和自己和解,中庸的了解自己,讓自己可以更合宜的活著;自己和家人和解,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在乎和情意;跟環境和解,重新關心被汙染而千瘡百孔的生活環境(或地區),使人我之間的生命情調更加豐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研習]Peter Gray《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中區讀書分享會20160615

[文稿]我見我聞我思

[觀影]愛在雨過天晴時/戀如雨止(恋は雨上がりのよう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