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文稿]我見我聞我思

我見我聞我思 (104年台中市語文競賽分區賽作文題目) 有個小孩往前走,一日復一日, 他最初看見什麼東西,他就變成那樣東西, 當天或當天的部分時間,那樣東西變成他的一部分, 這樣經過好多年。 年老的醉漢從酒館的庫房遲緩起身,蹣跚地回家去, 赴學校途中的女教師, 過路的友善孩童和愛吵架的孩童, 整潔而雙頰鮮嫩的女孩,赤著腳的黑人男孩、女孩 以及任何他所到過的城市和鄉村的任何變化都變成他的一部分。 --〈有個小孩往前走〉節錄(收於華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草葉集》) 詩人以恢宏的詩心,描述出人與物的交融,自然與人文的互通,打破一切人我隔離的牆,將人與萬物密合無間的統合起來,但其中最讓我震撼的,是詩人對於孩童學習力與感知力的敏銳覺察──不論他看見什麼、聽見什麼,終將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相對而言,做為教師,我們看見什麼、聽見什麼,經過反思與內化後留下什麼,也將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執教者。教育的意義,就在這樣的師生見聞與反思之中,拉扯著未來社會的走向。         一○三年初秋,台中市慈善團體與「張老師」、台中市教育局合辦了「麗寶樂園弱勢家庭關懷活動」,協助的對象,包含了單親、外配、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裡,二十一個孩子就有十一個孩子在邀請的對象之列。孩子們自己也有所感悟,對我說:「老師,我們班好『弱勢』喔!」當時,我僅淺淺一笑,沒有多作回應,就這樣我們成行了。         秋老虎發威,炙熱的天候下,大肚山半山腰的一切花木顯得有些垂頭喪氣,唯有紅通通、黃橙橙的小蘿蔔頭顯得特別來勁。中午在排隊領午餐時,兩個女孩朝我走來,她們笑瞇瞇的對我說:「老師,你喜歡什麼?」不假思索,我說:「城堡!」她們立刻露出驚訝又無奈的表情,說:「不是啦,要說商店裡有的!」我當下品出了一些味道,因此改口說:「嗯,那只要能發出聲音的老師都喜歡。」於是他倆笑瞇瞇的離開了。         過了十分鐘,她們再度朝我走來,在她們笑容中顯露的熱切,就如她們艷紅的服裝一般讓人難忘。她們攤開手,說:「老師這送你,謝謝你陪我們出來。」原來,主辦單位給她們當日的零用錢,她們卻拿來買禮物送老師。這兩位女孩,都來自陸配家庭,並且母親都負擔著家中經濟壓力。或許,因為語言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導致她們在社會參與和自我表達上受到壓抑,但她們的家庭教育卻無疑相當成功,讓這

[觀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圖片
--文有劇透-- Pi Patel: What has mamaji already told you? Writer: He said you had a story that would make me believe in God. Pi Patel: [laughs] He would say that about a nice meal. 2012年的電影,直到前兩天才得到機會看完它。 我覺得,正如片頭一開始成年Pi的回應, 這是一則完全繞著「飲食」主題,或深或淺, 迂迴前進,而又寓意深邃的故事。 飲食,來自於需求: 老虎李察‧帕克因乾渴喝水被捕獲, 取名叫做「Thirsty」(渴), 錯置為「李察‧帕克」。 少年Pi進教堂喝水,牧師說: You must be thirsty. 他也是貪喝那口水,但為的是哥哥的賭金, 然後認識了基督教。 他的命運因求知之渴被神抓住,(故事性) 如同老虎因飢渴被人抓住一樣。 飲食,讓人看見立場,但立場從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 吃葷的父親和吃素的母親,來自不同的背景, 有著不同的人生見解,此時吃素吃葷互相尊重; 而吃素的船員在船上,肉汁只是一種佐料, 此時吃素與吃葷的界線必須交融。 只吃餅乾的青年Pi如果不為了老虎而捕魚, 那麼老虎的最後一餐恐怕就是吃素的瘦男孩。 隨著環境的改變,吃素與吃葷變得難以區分。 飲食,讓人看見自己: Hunger can change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 knew about yourself. 少年Pi在每次獲得不同食物的時候, 對自己都有不同的體悟。 找到救生艇的乾糧時, 第一次用榔頭錘死魚時, 為了大魚和老虎對抗時, 每一次得來不易的進食, 所呈現的勇敢和義無反顧都讓自己再次認識自己。 飲食,讓人看見信仰: 印度神Krishna張開口,裡面是整個世界, 毗濕奴Viṣṇu,在故事中象徵眾生之母, 對Pi而言,更是一切飲食的來源: Pi Patel: [on killing a fish] Thank you Lord Vishnu. Thank you for coming in the form of a fish and saving our lives. 最

[信仰]耶穌的門徒--猶大

耶穌的門徒─猶大 本文參考施達雄著 《耶穌門徒生平的省思》 ,及 〈從「魔鬼做工」型態談「趕鬼」為何看似沒成效〉 。 (路6:12-16):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雅各的兒子(或作:兄弟)猶大,和賣主的加略人猶大。 這是主耶穌挑選出十二個使徒的經過。主耶穌徹夜禱告,禱告完之後才進行挑選,不過,在這麼慎重的選擇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位「賣主的」猶大,這一方面提醒我們要謹慎,不論何時都有惡者的詭計在其中,一方面也讓人感嘆神奇妙的作為,惡者必然沉淪和錯誤,但神依然掌控一切,藉著惡者的敵意完成救贖的旨意。 一、賣主前的猶大 1.有見識(約12:5) 2.受重用(太10:1) 3.有缺陷(約12:6) 4.缺信心(太26:25)(約6:64)     賣主前的猶大,是個有見識的行家(約12:4-5):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猶大對於香膏很瞭解,可以一口就說出香膏的價值,可見是個有見識的行家。並且不只能說出價格,還說得出銀錢的用處,可見也是有辦事能力,因此,賣主前的猶大,是個有實務能力、有見識的工人。     其次,賣主前的猶大,是受重用的工人(太10:1-4):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耶穌叫了十二個使徒來,賞賜他們醫病趕鬼的權柄,讓他們去傳神國的福音,(路9:6):「 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 」可見猶大得到神的重用,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有分,甚至有大權柄,能醫病趕鬼。     第三,賣主前的猶大,是個有瑕疵的工人,剛才我們讀的(約12:6)說:「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所以他跟隨耶穌,為耶穌做事,但是卻沒有純粹的忠心,在做